“毁约”成为部分毕业生“研究课题” 。网上“违约讨论群”不断冒出,而且声音不绝,“有了更好的选择,所以我们要违约。” Qs]o$)j,\g
co8UR:~
与之相对应的是,早在求职开始之前,高校就提醒学生,要及时和用人单位签订“三方协议”“劳动合同”,并且提防用人单位口头承诺或者试用的“求职陷阱”,以免影响毕业求职。 /{TQ4S.
9zo} >L
事实上,每年进入求职季,一场有关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即将开始,职场诚信问题浮出水面,让职场中人感叹,毁约之外,还毁坏着什么…… x+3qWSd
onrg4MGf
毕业生“骑驴找马”,用人单位实无奈尽管很多高校在发给毕业生“三方协议”之时,都会提醒毕业生:签约一定要慎重,避免频繁毁约影响个人和学校声誉,甚至对今后该高校的学生就业产生不良影响,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,大部分毕业生仍然抱着“骑驴找马”的心态,“先签个"兜底"的工作再说,找到更好的再换”。 Z}
]B%
x:>Q=K<
李佳(化名)是北京某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研究生,因为男朋友工作签在了北京,她也一早就把工作地点定在了北京。2010年11月末,李佳与北京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签约。“是国企,实习期工资每月3500元,转正后每月工资在5000元左右。”李佳说。 `bo9 ?G
qpyg.S
虽然签了约,但李佳还是经常和同学去参加各种招聘会,让她没想到的是,“居然很顺利地就通过了一面、二面,找到了一家外企。”李佳说,“工资每月6500元,五险一金外加两份商业保险。” q,F\]Lo
XCp"'B5_Ct
更高的工资让李佳萌生毁约之意,正在跟之前签约的公司商量,看能否将已上交的“三方协议”要回来。“负责签协议的人在外地出差,要等他回来再跟他商量。”李佳说。 KM$r@Z}
?*l0*l^}
与李佳一样,在很多毕业生看来,“先签个"兜底"的工作,碰到更好的再换”,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态。“我们签约的时候也是很慎重的,但是,如果签约之后又碰到更好的机会,谁愿意放弃呢”2007年毕业的小汪说。 UK/>?GZ
))`>[|s
在学生看来,寻求一份更好的工作无可厚非。某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小杨同学认为,“毕竟一份好的工作对于刚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,很可能影响到他今后的职业方向。” ^<`K>+^
ttU0}@l(
小汪分析,频繁毁约的通常有两种人,“一种人是没有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,看见一个要他的单位就签,碰到下一个单位就和前一个单位毁约,比较盲目;还有一种是个人能力较强的,签了很好的单位,但是又有更好的单位要他,综合考虑后就毁约了。” ?j5*prW|Q
(T'&4
“至于违约金,签了好工作,还不是干两个月就挣回来了。”小汪说。 M[V3KI/`
^@
WH%}.c
前几年,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签约后,用人单位往往用违约金来防止毕业生毁约,随着2008年1月1日《劳动合同法》的正式实施,这一作法基本禁绝。
5m(y G{f
NkT[O -M
因为《劳动合同法》规定,除非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签了竞业协议或者培训协议,否则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。 cT3hf2s#
0.mG;;A|
“毕业生毁约对用人单位来说,意味着之前对他所有的招聘流程全部废掉了,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、金钱和精力,但我们也没有办法。”某外企人力资源部门孙小姐无奈地说。 C?#Xs#T
jaNfE9{.Y
用人单位毁约,毕业生错失求职良机据某高校辅导员宋宇介绍,“曾经有学生明明已经签了一个非常好的公司,后来参加另一家公司的招聘后,对方表示录用他,开出的工资翻倍,他因此与之前的公司毁约,但随后第二家公司说因为某种原因原定的项目取消,不需要招人了。那位同学就白白丢掉了先前那份好工作。” !:}-;F@
IX:Nd=$
学生毁约被诟病,用人单位毁约也不鲜见。 No`3]^u
vvDgFU7q+
如果说毕业生毁约对用人单位的影响,不过是“招张三还是招李四”的问题,而用人单位毁约对毕业生来说,则极有可能造成毕业生求职机会的损失,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,甚至个人前程。
t2}"K^< |